上海刚开业的开市客(Costco)人满为患,你怎么看?
上海刚开业的开市客(Costco)人满为患,你怎么看?
Costco是谁?
容易看错以为是Costa(咖啡店)。但其实它是一家大型美国超市,现在来上海开店了。它跟沃尔玛不同的是,服务对象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可以看一下有关数据:Costco服务的顾客:典型的中产之家,养育三两个孩子,夫妻大学学历,年收入10万美元左右,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沃尔玛的客群年收入平均5.5万美元。来中国,是不是也是看中了中产阶级崛起之后的消费能力呢?
为啥人满为患
店铺刚开业的优惠一般是最大的。不会因为装修气味没散尽就不去的,所以见怪不怪。据说7月1号Costo已经开放了会员申请,提前蓄客的会员也是这次开业的主力军。
真购物
要是我,周末也会去凑凑热闹,如果真便宜会办理一张会员卡。至于Costco的营业盛况能否持续,还要看是不是能满足人们真正的生活需求。
說明改革開放40多年后人民富裕了,再次證明中國強大的消費購買力,同時也暴露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我國滿足不了這種欲望的矛盾,消費品質量、品種還有很大空間需提升,優化消費品生產結構,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還任重道遠。如果那一天人們不需再從國外郵購消費品,國內市場應有盡有,就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景。
COSTCO(开市客)在上海开业引发的狂潮会给本地的零售业带来什么启示?
感谢邀请。
笔者一直是COSTCO(开市客)的老顾客,也一直关注大陆的零售行业。笔者觉得COSTCO(开市客)在上海开业引发的狂潮会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评判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在1年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但是,COSTCO(开市客)火爆之处确实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
会员制销售在日本,在中国大陆,在上海都有,其中上海的麦德龙,山姆等都是会员制度,但是这些会员制度在大陆并没有很好推广,如麦德龙以前购买时出示会员卡,现在都不需要出示就可以购买。原因就是会员制,仓储式销售需要一次购买量很大,这是美国郊外的营销方式,而大陆居民都比较喜欢新鲜,因此少量多品种销售是主流。那么COSTCO(开市客)的火爆在于开门营销造势,每个超市在新店开张时都有一些超级商品,这次COSTCO(开市客)的是茅台,以及名牌包等,数量限制,每人限购,但这样也不能阻挡购买便宜商品的热情,于是就有了开店排队的盛况。同时这个盛况带动了会员年卡的销售,目前每年299元的年卡已经销售出10万张,也就是3000万人民币入账,这样也对营销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超级商品没有以后呢?如果没有了茅台,名牌包等以后,COSTCO(开市客)就与山姆,麦德龙的价格相近了,并且因为要求购买量巨大,很多顾客不能不望而却步。这就引发了另一种现象,追捧开门销售。每家超市开门都有超级商品,吸引顾客前往,在打出名气以后,才慢慢回归理性。所以上海既有COSTCO(开市客),也有永辉超市的活动。日本也有这样现场,与大型超市相比,一般的中小型超市,经常装修,新开张吸引顾客。当新开张过后,COSTCO(开市客)的真正考验才会到来。美国的大宗商品销售,还是迎合中国消费的小包装,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大陆本地企业没有什么害怕,日本这样的大型超市开业时,附近的超市也会进行对抗,用相同的价格战来回应,并且针对这些大型超市的各种限制,本地超市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出对策,用服务,用价格来对应,这样的零售***的到来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促进良性竞争,最终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开市客的购物狂潮,说明了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就喜欢优质,低价,安全,英价比高的物品,谁做的好,谁就可以发财!睡要是在这个上面忽悠,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就会让它开不下去,关门走人!眼下,这么多超市开不下去,就是明证!
之所以COSTCO(开市客)开业引起的狂潮,是因为它的商品价格便宜且东西正宗,特别对于进口商品,真所谓价廉物美,而且是眼见为实,看得到摸得到。这要比网购要強多了。所以对现有的零售业,以及电商的冲击肯定巨大。
我也办了卡,但还没凑热闹。盛况在我预料之中,因为我早就预计到一片线上的风潮中,线下也会恢复热闹。
(1)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个亘古不变的哲理同样适用于消费和商业。
(2)人类是社交动物,本身就喜欢交流,所谓宅男宅女盛行,是依托一些载体工具实现了交流(如手机),关键时刻,还是要融入与同类在一起的场景,这也是动物几乎都无法忍受被监禁起来的根本原因。
(3)电商和互联网线上交易发展至今,头部企业把持市场话语权,压榨供应商越来越厉害,和多年前实体超市没有怎么两样,网上流量和好评很多要耗费巨大成本“获取”,其实留给消费者的实惠已经触底。
(4)线上头部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涉足线下,如盒马、京东和苏宁小店等。但经营特色不明显,大多只能拼价格拼活动。
(5)Costco 等会员制模式起源美国,其实沃尔玛的山姆俱乐部玩得比较早且成功,但上海新店的火爆将其提上了头条。亚马逊的PRIME 俱乐部也是这种模式。通俗说,表面上顾客“吃亏了”,商家因为收了会员费也“损失”了一部分潜在顾客,但其实,它是赚了,绝对不是赚会员费那么简单,而是会员费(制)锁定的都是精准客户,这些人因为付了几百块会员费,肯定会用远远超出会员费的消费来埋单。顾客忠诚度更好了。我自己花400多买了亚马逊的Prime会员后,半年皮鞋的采购就有几千元。
(6)会员制商超在准确锁定顾客群后,因为有了会员费这笔“定金”,可以大胆去组织货源,并和供应商谈协议价,由此把价格压到比天猫和聚划算都划算的地步。
(7)人群积聚,互动交流,场面火爆…这个广告效应和氛围,线上永远无法实现。
由此,带给我们众多商业平台和企业的启发是:不要只盲从一种模式,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不要只知道占便宜,我们再厉害也不要忘记学习,学会用逆向思维看待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cww.com/post/31982.html